飘天中文网 > 重生时空门 > 第79章 多了两款全新的处理器

第79章 多了两款全新的处理器

飘天中文网 www.piaotian.mx,最快更新重生时空门 !

    “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历史上cortex系列芯片分为cortex-a、cortex-r和cortex-m三种类型。其中cortex-a完全继承了arm系列,主打的是手机、数字电视和机顶盒等移动小型移动终端。其余的两种一个主打程序cpu,一个主打微工控,但你知不知道cortex-r和cortex-m在功能上是重复的?”

    李怡炫惊讶道:是吗,居然有这种事。那你给我说说,他们怎么重复了?

    “这么说吧,cortex-r系列处理器与cortex-m和cortex-a系列处理器都不相同。但在实际使用当中,原来该使用cortex-m系列处理器的领域,人们反而更喜欢使用cortex-r来代替cortex-m,这是因为cortex-r系列处理器提供的性能比cortex-m列提供的性能要高得多,而cortex-a系列专用于具有复杂软件操作系统(需使用虚拟内存管理)的面向用户的应用。”

    李怡炫:cortex-r在性能上虽然高于cortex-m,但cortex-m胜在可靠啊,像数控机床系统、行车电脑、大型电子医疗设备、航空电子设备、工业控制系统,不正好是它应用范围吗?

    “哈~哈~哈~”对方笑了起来,说道:“这个几个地方的确是cortex-m范围,但是在实际上,人们不会把cortex-m用在这些地方。”

    李怡炫:不用cortex-m难道用cortex-r?

    “错了,而是两者都不会用,你仔细看看,数控机床的高级数控系统、行车电脑、大型电子医疗设备、航空电子设备这些东西,他们都有个什么特点?这些地方不但要求cpu拥有很高性能,还要求cpu拥有极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cortex-m和cortex-r能满足需求吗?”

    这么一说,李怡炫觉得还是真是如此,cortex-m胜在性能可靠,cortex-r胜在性能卓越,因此cortex-r系列处理很多时候都用在人们平常使用的数字化家用电器和使用环境不苛刻的一般性工业电子设备上,而cortex-a更多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高性能游戏机、显示器、机顶盒等移动终端领域,至于cortex-m,他还没看出用在哪个地方。

    那你说,高端数控系统、航空电子、行车电脑、大型电子医疗设备等这些重型工业应用领域,都是采用的那种cpu?

    “sparc,实际上cortex-m就是走得sparc路线,只不过cortex-m没有sparc的扩展功能,sparc系列处理器是工控芯片的首选,但sun被甲骨文收购后,就完全转向了软件领域,sparc系列处理器就不在继续研发了,因此后来人们在选用工控cpu的时候,首选选择的是欧洲意法半导体公司的stm系列芯片,它使用的内核都是arm内核。因此根据这个历史原因,我就对你的cortex-g和cortex-m处理器做了很大的修改。

    我把这两种cpu合二为一,专门针对数字化家用电器和一般性的低端工业性电子设备上,而至于高端的工控领域,我就使用了欧洲意法半导体公司的路线,只不过内核换成了mips修改版的,然后添加了一些sparc的成功设计经验。

    至于后面多出来的两种cpu,是我送你的,一种专门针对高性能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的,一种针对是桌面个人电脑。”

    听对方一说,李怡炫赶紧把装芯片的盒子拿了过来,找到了那两种cpu,然后结合图纸一看,发现还真是。

    两种处理器都是使用的同一种内核,但结果却完全不相同,第一种针对的是高性能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他的结构与sparc系列处理器非常的相似,在cpu内部增加了拓展功能,并采用与sparc相同的多核心、多线程、多“簇”技术,只不过没有sparc搞得那么变态,在性能和成本上做了很好的兼顾,使得整块cpu一下子变得非常高端起来,整块芯片采用了单元化设计,因此在这款cpu上可以做进一步的开发,扩展成一个全新的高端cpu系列,可以更好的满足大型工作站、服务器以及超级计算机的需求。

    而另一种cpu,则不同了,它针对是pc、笔记本、一体机这样的桌面电脑,因此它在结构上反而与dec公司开发的alpha有很多的相似,可李怡炫觉得这款cpu与21世纪intel公司开发的高端cpu酷睿-i7更像几分。

    alpha虽然是桌面系统的王者,但dec公司在设计的时候,太过于追求alpha的高性能,从而忽略了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因此alpha只支撑了仅仅10年,就从市场上销声匿迹,但alpha并没有就此终结,它以另外一种方式活了下来,而且还活得非常的滋润。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处,美国的康柏公司收购了dec,2000年以后hp又收购了康柏,hp收购康柏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终结了alpha系列处理器,虽然又以十亿美元的天价把alpha卖给了当时正如日中天的intel公司。

    intel公司就是在alpha基础上开发出了后来大名鼎鼎的酷睿-i7系列处理器,后来的像什么i5、i3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只不过intel充分需取了alpha的教训,没有一味追求高性能,而做了性能和成本之间的兼顾。

    由于intel公司的辉煌成就都构建在x86的基础之上,转向risc对它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但risc的优势不言自明,于是intel公司开始了艰难的转型之路。

    从x86跨越到risc,摆在intel公司面前最大的障碍无疑是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兼容性问题,这不光设计到硬件还设计软件,也就是说必须要有微软的全力配合才行,intel费了很大的劲才最终说服了微软。

    最开始intel并没有直接从x86跳到risc上,而是从risc吸取养分对x86进行改良,但随着技术的深入,指令体系的根本差异成为了x86与risc之间的壁垒,如何解决这个难度,intel做了很多的尝试,但都最终失败。

    这个时候hp宣布终结alpha让intel看到了一丝曙光,经过长时间的对alpha研究,intel发现alpha结构能够很好的帮助intel很好的解决cisc与risc之间矛盾,于是花费天价从hp手中买来alpha技术,并在alpha和x86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parrot构架。

    parrot构架与alpha的80/20法则构架非常的类似,都是以一种纵向维度的双核理念。简单的说就是把20%的常用指令定义为“主核”,采用risc结构,占了cpu很大的一部分,剩下80%不常用到的指令定义为“次核”,继续以x86为核心,但它只占cpu很小的一部分,然后把这两者给串联起来,既保证了risc的高性能,又解决了x86的兼容性问题。

    这是一种混合构架处理器,它就是酷睿系列的前身。

    第一代parrot构架处理器intel并没有处理好“主核”与“次核”直接的平衡,而且bug也不少,因此市场反应很差,而还遭到了客户大量的退货。

    但intel并没有就此放弃,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最终采用并联、并行云计算的方式才最终解决了“主核”与“次核”之间的平衡问题。

    对方交给李怡炫的这款桌面处理器显然就是按照intel的parrot思路来的,同时cpu的“次核”对intel和amd的x86“核心”具有很高的兼容性,而且完全是达到了无缝兼容,至于李怡炫最关心的性能和成本方面,对方也做得非常好。

    “谢谢,我很满意。以后我的芯片设计都会交给你来合作。”说完这句话后李怡炫下线了。

    新出来的两款处理器,一款李怡炫把他命名为xeon,中文名称至强,它将作为高端企业级服务器、大型工作站和超级计算机的cpu;另一款取名叫core,中文名称酷睿。

    由于core完全兼容了x86,所以如果想要将core推出市场,就必须得向intel公司购买x86的基础专利,这将是一场艰苦谈判,李怡炫又要大出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