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 商道:大汉口茶商 > 第四十五章 二不X三汤X四知 (上)

第四十五章 二不X三汤X四知 (上)

推荐阅读:
飘天中文网 www.piaotian.mx,最快更新商道:大汉口茶商 !

    &nbsp:&nbsp:&nbsp:&nbsp:  贺靖楠又从桌上抽出另一卷画轴,展示给众人观赏。只见画中是一位身穿前朝锦鸡补服绯袍头带乌纱帽,山羊胡子的中年大员,手中拿着一支尚在滴墨的毛笔,身后是一座衙门,衙门前立有一架堂鼓,鼓下则挂着一块大牌子,上书“不受嘱,不受馈”六个浓墨大字。众官吏及文人见是前朝典故,东张西望,嚅嗫而不敢言,以目视汪教谕。

    &nbsp:&nbsp:&nbsp:&nbsp:  汪大人颇为轻视鄙夷,放声畅所欲言无顾其他道:“这个简单,相信汪某身旁许多人都知道。此人乃是前朝万历四十一年三甲第八十五名进士,历任东昌府推官、吏部文选司郎中、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兵部左侍郎,以及南京右都御史、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河间府景州吴桥县(今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人范景文。为表明自己清廉之心并杜绝亲朋好友的请托求官,他特在衙门堂鼓下放置一块牌子,上书这六个大字,并放言说,倘有人违犯,莫怪他翻脸无情。百姓交口称赞,尊其为‘二不尚书’。闯贼祸起,景文作‘孤臣空洒泪,天步遂如斯。妖蚀三光暗,心盟九庙知。’一诗后投双塔寺(并非今天大原称为双塔寺的“永祚寺”,而是原址在北京西长安街上,电报大楼以西,被称为双塔寺,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的金代宝塔名刹“庆寿寺”。1954年因拓宽西长安街被拆掉,令梁思成遗憾不已。)旁边的古井而亡。南明时赠太傅,谥文贞,本朝赐谥文忠。”说完叹了口气,肃容竖起右手食指、中指,大家又哦声一片,但声音明显轻了许多。

    ●◎酷j#匠,w网v首*u发v

    &nbsp:&nbsp:&nbsp:&nbsp:  贺靖楠叹道:“有道是:不受嘱,不受馈,心底无私可放手;勤为国,勤为民,衙前有鼓便知情!可谓其生不逢时啊!唉!”说完缓缓将画轴卷起,放于桌上。众人皆静默不语,感叹伤怀。

    &nbsp:&nbsp:&nbsp:&nbsp:  贺靖楠竖起第三卷画轴,展示给众人观赏。只见画中是一位身穿本朝石青色锦鸡对襟补服,剃发蓄辫的山羊胡子中年人,珊瑚单眼花翎顶戴放在身旁的帽架上。这人提着筷子正在几上用餐,眼前却只有一碗米饭,佐以一碟青菜,一碗豆腐汤,极其简单。众官吏及文人见是本朝典故,又是自己熟知的人和事,终于松了口气,连缩进去的脖子也伸了出来,正待抢答出出风头,谁知贺靖楠指着汪教谕说道:“反正司训(明清时对县学教谕的美称)大人已经说了两幅,不妨再说说这第三幅吧!”众人只得把已到舌尖的话吞落肚中。

    &nbsp:&nbsp:&nbsp:&nbsp:  汪大人倒也不谦虚,朗声道:“此人乃是本朝顺治九年三甲第一百六十七名进士,选宏文院庶吉士,历任国史院检讨、陕西潼关道兵备副使、江西岭北道参政、翰林院侍讲、内阁大学士、礼部侍郎、江宁巡抚(江宁,即南京。因清军入关不久,且东南沿海并未完全统一,各省府道行政建制、管辖官职、职务大小、治所时有变更。顺治二年清军攻占南京,设江南省,任命江宁巡抚管辖,因而亦有别名江南巡抚。康熙六年江南省一拆为二成江南江苏省和江南安徽省分治,因此江宁巡抚亦名为江苏巡抚,且顺康雍三朝三个名称长期混用,至乾隆时期才基本统一称为江苏巡抚-详见姜涛《清代江南省分治的问题》)、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及《明史》总裁等职,理学名臣,归德府睢州(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人汤斌。”

    &nbsp:&nbsp:&nbsp:&nbsp:  “画中描绘的是其在江宁巡抚任上之时的故事,淮、扬、徐三府年年不是水灾就是旱灾,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多有饿死病死。他一面上奏朝廷请求免除赋税,一面征购湖广粮食应急,一面带头节约,拒食肉鱼,一日三餐以豆腐汤为菜,以渡难关。后来人送外号‘三汤巡抚’,他不但不恼,反而自嘲说‘三汤’就是‘为官清正如豆腐汤、除弊去害如黄连汤、益属民复元气如人参汤’。康熙二十五年,擢升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为太子师。‘将行,吴民泣留不得,罢市三日,遮道焚香送之’。他一生刚正不阿,仁厚爱民,政绩斐然,晚年却遭受纳兰明珠及党羽构陷,连降五级,忧愤成疾,后来虽升任工部尚书,但仅月余病亡。据传其身故后家余纹银八两,连棺材本都是同僚凑足的。‘其教人,以为必先明义利之界,谨诚伪之关,为真经学、真道学。否则讲论、践履析为二事,世道何赖?斌笃守程、朱,亦不薄王守仁’。‘雍正中,入贤良祠。乾隆元年,谥文正。道光三年,从祀孔子庙’(以上三引句均出自《清史稿·汤斌传》)。”说完竖起右手中指、无名指、小指,人群中哦声稀落,大多是朱胜文之类所学不深的后生女子。

    &nbsp:&nbsp:&nbsp:&nbsp:  贺靖楠说道:“然也,然也。如今多有诟病汤斌之人,一则说他身为理学名家,世受前朝恩禄,不但不以死报国,或隐居山林,宁死不食周粟,反而甘为朝廷鹰犬,毫无气节,有辱斯文;二则说他主修《明史》,不但多有弹压反对意见,歌颂朝廷,曲改真相,禁锢言论,罗织文狱,而且还抄袭、增润方象瑛所撰《明史稿》,以为己作;三则说他的清廉故事多为朝廷文宣所需,夸大其辞,其实不如;其所修母祠(即现在睢县的汤斌祠),殿堂宏大,可见并非两袖清风无钱下葬之人。凡此之类种种,贺某皆不以为然。一则,所谓气节为大者,当顺应天理良心。为帅为将为臣者,当尽力死战,国破家亡,可死也,岂可强求一个避乱之民乎?况且,人非孔孟,谁能无过?难道在朝廷施展抱负治水治旱,拯吴地之灾民万千性命之实,尚不足抵其所谓气节之虚?”众人闻言皆若有所思。

    &nbsp:&nbsp:&nbsp:&nbsp:  贺靖楠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二则,自古朝代更迭,后朝操控运用一切手腕攻击抵毁前朝人事,压制人言,皆为情理之中的事,商周以来几乎每朝每代如此,否则人心何服?社稷何安?何以能尽将一国之山石,皆压于汤斌一人身上?况且汤斌多有劝诫朝廷‘宋史修於元至正,而不讳文天祥、谢枋得之忠;元史修於明洪武,而亦著丁好礼、巴颜布哈之义。顺治元、二年间,前明诸臣有抗节不屈、临危致命者,不可概以叛书。宜命纂修诸臣勿事瞻顾’(《清史稿·汤斌传》),为此还遭至御史弹劾,实已尽直臣之本分。至于抄袭之说,更觉荒谬,相同指责同现于后来的总裁王鸿绪涉嫌抄袭黄宗羲的得意门生万斯同所撰第二稿《明史》。汤斌乃堂堂《明史》总裁,实奉钦命官修,方象瑛以下各人皆其部属,所撰之史稿理所当然应为其所用,岂能象太史公私人著史一般可以私藏私版自署其名?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赵翼云:‘近代诸史……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正是汤、王及后来的张廷玉等数名总裁,以及数十名副总裁及人数不详的部属前后长达近百年的接力编修校订之不懈努力与不辍付出,数次校易其稿,方才能成就这一部史料详尽成就辉煌的《明史》,岂能吹毛求疵尽挑汤斌之刺而无视其功呢?”众人皆以为然。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